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团队

Chinese 师资队伍 团队介绍 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团队

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团队

团队名称: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

团队成员:李晓春,张校亮,孟雪娟,高晓光,邓荣,邸会霞,王颖倩,张玲玲,王建花,李海琴

团队介绍:

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为太原理工大学校设研究机构,主要开展面向医疗诊断、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及环境监测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的研发工作,李晓春教授担任所长。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党委研究所于2021年11月经中共太原理工大学委员会组织部批复成立“生物医学精准检测支部”。研究所现有全职教师10人,其中党员9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海外特聘教授2人,企业合作专硕导师9人,企业客座教授1人;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44名。研究工作涉及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光学、化学、纳米技术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研究所现有实验面积300余平米,实验设备累计1000余万元。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级项目27项,横向项目6项。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件。2021年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202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银奖各一项;2016年获第十八届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1人荣获2019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人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1人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2人入选“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研究成果及研究事迹被山西卫视新闻频道、科教频道、黄河电视台、山西日报、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山西省政府网、Chemistry world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研究方向:

(1)基于光电技术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开发

基于光电技术的分子快速检测技术以便携、快速、易操作、准确、智能化为研究目标,解决生化分子快速定量检测中生化分子的传感结构的设计、生物芯片制备、信号检测机理以及系统的研发中的基础问题,针对不同的生化分子,研发新型传感检测技术与仪器,实现目标分子的快速、定量检测,满足医学诊断、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及环境监测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新型光学传感与成像技术研究

新型光学传感与成像技术是利用石墨烯依赖偏振吸收、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特性,结合光热调制技术以及全内反射、激光背向散射光干涉等原理实现对折射率变化的实时传感与检测。该传感技术有着高灵敏度以及能够实时监测生化分子动态反应过程的优势,在疾病标志物检测、光热成像以及光声成像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基于光驱的成像系统是利用光驱内部的光盘旋转模块、光学拾取单元以及控制光学拾取单元寻轨聚焦的模块,结合宽场成像以及转盘共聚焦成像原理、用于图像分析的深度学习,提供一套高精度、低成本、可自定义的具有自聚焦功能的显微成像系统。在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纳米传感技术研究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纳米传感技术主要通过调控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物化性质,构建高性能SERS活性基底,实现待测分子“指纹图谱”的精准检测。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耐光漂白、可进行原位无损检测等独特优势,已被应用于农药与毒品结构鉴定、细胞与外泌体组分分析、以及肿瘤早期诊断等领域。

(4)柔性可穿戴器件及脑神经光电极的研发

柔性电子器件由于其与人体组织形成紧密贴合界面,在不干扰或限制人体活动的同时,可实时、连续地监测和传感人体生理状态,如:声音、脉搏、电生理信号等。其中基于多孔结构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27.6 kPa-1)、快速响应时间(800 μs)和良好的稳定性(10000次循环)。结合深度学习,用于语音识别时,平均准确率达到了94.8%。;柔性皮肤电极具有高透气性和高导电性,可实时检测手语信号,为听说功能障碍患者及人机交互提供新途径;神经光电极作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电记录和光刺激神经细胞,形成闭环回路来反馈并调制脑功能响应,对于探究神经网络动态过程、神经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Ø 代表性科研项目及成果

已获批项目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874098,生育健康的多标志物智能点阵成像及定量检测,2019.1-2022.12,负责人:李晓春。

(2) 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G2022004003,面向公共卫生的多种呼吸道病毒现场检测技术,2022.11-2023.12,负责人:李晓春。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775157,基于光热效应和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水中重金属离子定量检测技术研究,2018.01-2021.12,负责人:张校亮。(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2005189,基于石墨烯光热传感的肺癌标志物miRNA定量检测研究,2021.01-2023.12,负责人:高晓光。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104108,数字化余辉增强传感平台用于多种膀胱癌标志物的即时检测,2022.01-2024.12,负责人:王颖倩。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104107,基于多重信号放大的SERS平台用于外泌体蛋白的多通道检测研究,2022.01-2024.12,负责人:邸会霞。

(7)山西重点研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903D421053),基于蓝光光盘/光驱技术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的快速检测技术,2019.12-2021.12,负责人:李晓春。

(8)团队增效(SA2200002948),AI智能掌超设备及辅助诊断系统,2022.09-2022.12,负责人:李晓春。

(9)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项目,基于智能手机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产业化推广,2019.6-2021.06,负责人:李晓春。

(10)山西省医学重点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攻关专项,2022XM17,基于光热反射干涉光谱的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技术研究,2022.09-2024.08,负责人:张校亮。

(11)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303021221027,脓毒症早期诊断与精确分层的多重标志物光驱荧光联合检测技术,2024.1-2026.12,负责人:李晓春。

(12)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2303021211083,基于光热调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肾脏早期损伤生物标志物定量检测技术研究,2024.1-2026.12,负责人:张校亮。

(13) 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2022-082,面向肝癌早期诊段的即插即用型蛋白芯片高灵敏检测技术,2022.08-2025.08,负责人:张玲玲。

(14)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203021212265,基于智能手机免疫比浊的糖尿病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22.5-2025.4,负责人:孟雪娟。

(15)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203021212214,面向肝癌早期诊断的指尖血中标志物的高灵敏检测新技术,2022.5-2025.4,负责人:张玲玲。

(16)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203021212221,多种抑郁症标志物的数字化光谱检测系统的开发研究,2022.5-2025.4,负责人:王建花。

(17)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10302124215,基于高灵敏的金纳米SERS传感阵列用于毒品的快速检测研究,2022.01-2024.12,负责人:邸会霞。

(18)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10302124001,基于多重长余辉信号放大生物芯片的肺癌标志物“掌上检测”研究,2022.01-2024.12,负责人:王颖倩。

(19)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10302124683,构建高通量比率型SERS生物传感器用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高灵敏快速检测研究,2022.01-2024.12,负责人:邓荣。

(20) 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3L019,基于智能手机纸基ZnO纳米线荧光增强的心血管疾病多指标监测技术,2023.09-2025.09,负责人:李海琴。

(21) 校青年基金,2022QN121,表面等离激元(spaser)纳米探针用于多种乳腺癌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2022.01-2024.12,负责人:王建花。

(22) 校青年基金,2022QN120,基于智能手机的全血早期肝癌标志物检测,2022.01-2024.12,负责人:张玲玲。

教学项目

(1) 校级教改项目,新医工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2023.10-2025.12,负责人:李晓春。

(2) 校级教改项目,新医工背景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程,2023.10-2025.12,负责人:李晓春。

(3) 校级教改项目,以创新创业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2023.7-2024.6,负责人:李晓春。

(4) 山西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3KY196,粘附性水凝胶敷料的制备与表征,2023.07-2024.07,指导老师:李晓春。

(5) 国家级,基于光盘/光驱的LAMP微流控芯片系统实现肝癌细胞转移检测2023.6-2024.6,指导老师:李晓春。

(6) 国家级,基于织物基底的可穿戴式压力传感器,2022.6-2023.6,指导老师:张校亮。

(7) 省级,基于多孔石墨烯网络结构的柔性传感器研究,2022.6-2023.6,指导老师:高晓光。

(8) 国家级,设计光盘基高通量PDMS通道实现心肌梗死标志物的快速检测2021.6-2023.6,指导老师:李晓春。

(9) 省级,便携式急性肾损伤生物标志物检测仪,2021.6-2022.6,指导老师:张校亮。

(10) 校级,基于石墨烯微结构的柔性可穿戴式应变传感器研究,2021.6-2022.6,指导老师:高晓光。

(11) 校级,便携式智能手机光谱仪开发及其在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2020.6-2021.6,指导老师:张校亮。

(12) 国家级,生育健康标志物高通量二维码阵列检测技术,2019.6-2020.6,指导老师:李晓春。

代表性论文

(1) H. Q. Li, H. Xu, Y. L. Li, X. C. Li*,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enhanced biochemical sensing in molecular diagnosis and imaging analysis: Advancing and challenges. Trac-Trend. Anal. Chem., 2024. (SCI Top 一区, to be published)

(2) X. G. Gao*, L. Yuan, C. Z. Xue, X. L. Zhang, X. J. Meng*, X. C. Li*, Bubbles-induced porous structure-based flexible piezoresistive sensors for speech recognition.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6(7): 9532-9543, 2024. (SCI Top 二区)

(3) Rong Deng, Xiaoxin Chao, Haiqin Li, Xiaochun Li*, Zehua Yang*, Hua-Zhong Yu*, Smartphone-based microplate reader for high-throughput quantitation of disease markers in serum. Analyst, 148, 735-741, 2023.

(4) B. R. Sun, A. G. Zhou, X. Li*, H.-Z. Yu*,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apps for molecular sensing. ACS Sens., 6(5): 1731-1744, 2021. (SCI Top 一区)

(5) H. Li, X. Wang, X. Li*, H.-Z. Yu*, Quantitative pH determination based on the dominant wavelength analysis of commercial test strips. Anal. Chem., 93(46): 15452-15458, 2021. (SCI Top 一区)

(6) X. Zhang, L. Wang, X. Li*, X. Li*, AuNP aggregation-induced quantitative colorimetric aptasensing of sulfadimethoxine with a smartphone. Chinese Chem. Lett., 33(6): 3078-3082, 2022. (SCI 一区)

(7) L. Zhang, X. Li*, Y. Li*, H.-Z. Yu*, A colorimetric immuno-microarray for the quantitation and direct visualization of illicit drugs in body fluids. Analyst, 146(2): 538-546, 2021. (SCI 一区)

(8) P. Hou, R. Deng, J. Guo, W. Chen, X. Li*, H.-Z. Yu*. A WiFi scanner in conjunction with disposable multiplex paper assay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disease markers in blood plasma. Anal. Bioanal. Chem., 413(18): 4625-4634, 2021. (SCI 二区)

(9) L. Zhang, H. Wang, X. Zhang, X. Li*, H. Yu*, Indirect competitive immunoassay on a blu-ray disc for digitized quantitation of food toxins. ACS Sens., 5, 1239-1245, 2020. (SCI Top 一区)

(10) X. Gao, X. Li, W. Xin*, X. Chen, Z. Liu*, J. Tian, Fabrication, opt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wisted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Nanophotonics, 9: 1717-1742, 2020. (SCI Top 一区)

(11) X. Li*, F. Yang, J. Wong,H. Yu*, Integrated smartphone-App-Chip system for on-site parts-per billion-level colorimetric quantitation of aflatoxins. Anal. Chem., 89: 8908-8916, 2017. (SCI Top 一区)

(12) L. Zhang,H. Kwok,X. Li*,H. Yu*, Superhydrophobic substrates from off-the-shelf laboratory filter paper: simplified preparation, patterning, and assay application.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9:39728-39735, 2017. (SCI Top 二区,封面论文)

(13) M. Shi,S.Weng,X. Li*,H. Yu*,Digitized molecular detection on off-the-shelf Blu-ray discs: Upgraded resolution and enhanced sensitivity. Sensor. Actuat. B-Chem., 242: 79-86, 2017. (SCI Top 一区)

(14) S. Weng, X. Li*, M. Niu, B. Ge, H.Yu*, Blu-ray technology-based quantitative assays for cardiac markers: from disc activation to multiplex detection. Anal. Chem., 88: 6889-6896, 2016. (SCI Top 一区,封面论文)

(15) L. Zhang, H. Wong, X. Li*, Y. Li, and H. Yu*, 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on bona fide DVDs using DNA molecular beacon probes. Anal. Chem., 87: 5062 - 5067, 2015 (SCI Top 一区)

(16) L. Zhang, X. Li, Y. Li*, X. Shi, H. Yu*, Indirect competitive assays on DVD for direct multiplex detection of drugs of abuse in oral fluids. Anal. Chem., 87(3): 1896-1902, 2015. (SCI Top 一区)

(17) X. Li*, M. Shi, C. Cui, H. Yu*, Inkjet-Printed bioassays for direct reading with a multimode DVD/Blu-Ray optical drive. Anal. Chem., 86: 8922-8926, 2014. (SCI Top 一区)

(18) X. Li*, S. Weng, B. Ge, Z. Yao, H. Yu*, DVD technology-based molecular diagnosis platform: quantitative pregnancy test on a disc. Lab chip, 14: 1686-1694, 2014. (SCI Top 一区,封底论文)

(19) X. Meng, Clayton W. Schultz, C. Cui, X. Li*, H. Yu*, On-site chip-based colorimetric quantit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using an office scanner. Sensor. Actuat. B-Chem., 215: 577 - 583, 2015. (SCI Top 一区)

(20) X. Zhao, X. Li*, C. Cui, H. Yu*, DVD diagnostic software for reading disc-based bioassays, a comparative study. Sensor. Actuat. B-Chem., 195: 116 - 122, 2014. (SCI Top 一区)

Ø 授权专利

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李晓春,张校亮,张玲玲,崔彩娥,于化忠,一种基于三掺铌酸锂晶体的光学生物检测方法,专利号:ZL 201210496788.0,授权日:2015. 04. 22.

(2)李晓春,孟雪娟,崔彩娥,于化忠,基于扫描色度分析的微通道用于有机磷农残速测方法,专利号:ZL201310711204.1,授权日:2016. 01. 13.(已转让)

(3)李晓春,王建花,于化忠,高通量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号:ZL 201510377398.5,授权日:2017. 05. 03.(已转让)

(4)李晓春,张校亮,郭娟,萧凯雁,于化忠,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可读条形码式样的有机磷农残检测方法,专利号:ZL 201410671941.8,授权日:2017. 05. 24.

(5)李晓春,杨帆,张校亮,于化忠,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检测系统的黄曲霉素B1速测方法,专利号:ZL201610132464.7,授权日:2018. 08. 24.(已转让)

(6)李晓春,于化忠,张校亮,徐鹏涛,任双宝,基于蓝光光驱全光盘成像系统的定量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710656932.5,授权日:2019. 09. 27.

(7)李晓春,于化忠,王晓元,张校亮,基于颜色主波长和补色波长的分子智能手机速测方法,专利号:ZL201610914030.2,授权日:2020. 01. 03.

(8)李晓春,张玲玲,张校亮,于化忠,基于智能设备的量子点能量共振转移检测水体中汞、铅和砷离子的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 201710958465.1,授权日:2020. 04. 10.

(9)李晓春,王乐,张校亮,于化忠,基于纳米金-适配体结构的抗生素检测装置和方法,专利号:ZL 201710957744.6,授权日:2020. 12. 22.

(10)李晓春,王乐,张校亮,于化忠,一种基于适体传感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抗生素检测方法,专利号:ZL 201710957797.8,授权日:2020. 12. 22.

(11)李晓春,李海琴,张校亮,于化忠,一种基于适体链-黑磷纳米片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砷离子检测方法,专利号:ZL 201811171454.X,授权日:2020. 12. 15.

(12)张校亮,李晓春,高勤,张宇航,于化忠,基于智能手机二维码式样的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专利号:ZL201610863598.6,授权日:2019.01.08.

(13)张校亮,陈小红,李晓春,于化忠,一种基于散射光光热干涉生化定量的检测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 201711331436. 9,授权日:2021. 01. 19.

(14)张校亮,李晓春,郭慧晶,崔彩娥,于化忠,一种基于光盘的二维周期性微纳结构的热压印方法,专利号:ZL 201510437731. 7,授权日:2021. 05. 25.

(15)高晓光,李凌宇,李晓春,张校亮,基于石墨烯GH位移和光热效应的溶液检测装置及方法,专利号:ZL 202110061699. 2,授权日:2021. 09. 28.

(16)张校亮,田耀宗,李晓春,于化忠,一种基于激光光热干涉的水中砷离子定量检测装置和方法: ZL 201911200610.5. 授权日: 2022. 07. 05.

(17)邓荣,夏真蓉,李晓春,一种疏水纸质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毒品检测中的应用: ZL 202111419057.1. 授权日: 2022. 11. 29.

(18)李晓春,徐晓宇,张校亮,于化忠,基于蓝光光驱的嵌入式定量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ZL 2019 1 1088235.X. 授权日: 2023. 06. 09.

(19)李晓春,周鹏,孟雪娟,基于智能手机免疫比浊法的检测装置: ZL 202111160517.3. 授权日: 2024. 03. 13.

2、授权外观设计专利

(1)李晓春,潘雪峰,张校亮,于化忠,基于旋转连续拍照的快速检测装置,专利号:ZL201830542512.X,授权日:2019.01.08.

(2)李晓春,晁晓欣,张校亮,于化忠, 基于智能手机的疾病标志物快速分析仪成像装置,专利号:ZL 201830754299.9,授权日:2019.04.30.

(3)李晓春,陈雨生,张校亮,于化忠,阵列式试纸多指标联合检测装置,专利号:ZL201830581850.4,授权日:2019.08.20.

3、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1)李晓春,陈雨生,张校亮,于化忠,一种阵列试纸多指标联合检测成像装置,专利号:ZL201821770388.3,授权日:2019.09.27.

(2)李晓春,晁晓欣,张校亮,于化忠,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成像装置,专利号:ZL201920320340.0,授权日:2019. 12. 20.

Ø 软件著作权

(1)二维码式样的分子定量检测平台,登记号:2017SR335367,批准日:2017. 07. 03.

(2)基于主色波长的分子比色定量检测平台,登记号:2017SR342444, 批准日:2017. 07. 04.

(3)光驱成像定量检测系统,登记号: 2017SR531077,批准日:2017. 09. 20.

(4)基于智能手机光线传感器的分子定量检测平台,登记号:2018SR947835,批准日:2018. 11. 27.

(5)基于比色分析的尿液多指标一键式快速定量检测平台, 登记号:2018SR947826,批准日:2018. 11. 27.

(6)基于智能手机光线传感器的光强实时连续测量软件,登记号:2018SR961784,批准日:2018. 11. 30.

(7)黄曲霉毒素B1定量检测软件,登记号:2018SR072556,批准日:2018. 01. 30.

(8)智能手机ELISA分析软件,登记号:2019SR0212645,批准日:2019. 03. 05.

(9)环境光校正阵列式比色分析系统,登记号:2021SR0455141,批准日:2021. 03. 26.

(10)基于光热—激光背向散射干涉的生化分子定量检测系统,登记号:2021SR0455142,批准日:2021. 03. 26.

(11)基于智能手机的光谱分析定量检测平台,登记号:2021SR0473662,批准日:2021. 03. 30.

Ø 获奖及荣誉

科研奖励

(1)2021年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李晓春、张校亮、张玲玲)

(2)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2021年10月(指导教师:李晓春)

(3)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2021年10月(指导教师:李晓春、孟雪娟)

(4)李晓春,第六届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19年3月,中国电子学会

(5)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6年9月(李晓春、张校亮、张玲玲等)

(6)山西省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3年10月(张玲玲、李海琴、邓荣、李晓春)

(7)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三等奖,2023年8月(王颖倩、高晓光)

(8)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2023年7月(邸会霞)

(9)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国家三等奖,2023年7月(邸会霞)

(10)2023年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小”创新大赛优秀奖,2023年8月(李晓春、张玲玲)

(11)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2022年8月(孟雪娟)

(12)山西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2年7月(张玲玲、孟雪娟、邓荣)

(13)山西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2年7月(李海琴)

(14)山西省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2年9月(张校亮、高晓光、邸会霞)

(15)2021年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五小”创新大赛二等奖,2021年12月(李晓春、张校亮、张玲玲、邸会霞)

(16)山西省第十七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21年9月(李晓春)

(17)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2021年10月(邸会霞)

(18)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获三等奖,2021年10月(孟雪娟)

(19)“创青春”第六届太原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意向创业组二等奖,2020年8月(李晓春)

(20)中国·太原第六届西电全球校友创业大赛西安选拔赛,晋级半决赛,2020年10月(李晓春)

(21)第六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20年11月(李晓春、邓荣、杨雪芬、温芝龙)

(22)第五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19年10月(李晓春、张校亮)

教学成果奖

(1)学生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教金,2023年9月(李晓春)

(2)太原理工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4年3月(李晓春、李海琴)

(3)太原理工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4年3月(王颖倩)

(4)太原理工大学2023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2023年11月(王颖倩)

(5)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3年8月(张校亮)

(6)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2023年8月(邓荣)

Ø 重要性会议学术交流与科研活动(2018-2023

重要性会议

(1)第十四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深圳,2023.11.2-5

(2)北京石墨烯论坛2023暨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庆典,北京,2023.10.25-27

(3)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苏州,2023.8.26-28

(4)第22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23年光谱年会,昆明,2023.7.14-17

(5)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青岛,2023.6.17-20

(6)第一届全国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应用大会,哈尔滨,2023.6.2-4

(7)第五届中国电子生命学术年会,佛山,2023.5.9-12

(8)“2021 International Chemical Congress of Pacific Basin Societies”国际会议,线上,2021.12.17

(9)第十五届中国(长垣)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长坦市,2021.9.27

(10)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杭州,2021.6.3

(11)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论坛,杭州,2021.5.7

(12)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延吉,2021.5.4-5

(13)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珠海,2021.4.17-22

(14)第十五届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重庆,2021.4.15-17

(15)2020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佛山,2020.11.12-14

(16)2020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大会,太原,2020.10.23-25

(17)201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济南,2019.11.14-16

(18)第十八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北京,2019.10.23-26

(19)201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大连青年论坛,大连,2019.8.20-21

(20)2019年中国光学学会学术大会,合肥,2019.8.9-12

(21)2019中国POCT年会,杭州,2019.6.20-22

(22)第二届航天大会-长期月面驻留人的生存与工作国际论坛,长沙,2019.4.23-25

(23)第十四届中国电子学会信息技术年会,合肥,2019.4.19-21

(24)2018中国生命电子学术年会,武汉,2018.11.13-16

(25)2018年全国光机电技术及系统学术会议,太原,2018.8.15-18

(26)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西安,2018.6.14-17

(27)中国化学会第31届学术年会,杭州,2018.5.5-8

(28)CBIFS2018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青岛,2018.4.9-10

(29)第十三届全国激光技术与光电子学学术会议,上海,2018.3.11-14

科研活动

(1)2023年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杭州,2023.11.24-26

(2)第九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座谈会,长治,2023.6.25

(3)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于化忠教授来所交流,“无氟超疏水涂层的一步合成及其生物芯片与工业应用”,2023.6.12

(4)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李秀军教授来所交流,“Innovations in Paper/polymer Hybrid Microfluidic Platforms and Nanotechnology for Rapid Point-of-Care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2023.5.17

(5)北京大学刘虎威教授来所交流,“有机质谱流式细胞分析”,2023.4.7

(6)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竹叶青酒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郝持胜来所交流,2023.2.17

优秀论文奖

(1)李海琴,基于智能手机数字图像比色法的即时检测技术与仪器研究,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3年。

(2)张琳琳,单分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太原理工大学特优毕业设计,2022年。

(3)晁晓欣,基于智能手机的微孔板分析仪实现人血清白蛋白快速定量检测,2018年获得“2018年生命电子学术年会最佳论文奖”。

(4)王乐,A Smartphone-readable Aptasensor-based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or Sulfonamides Determination Using Quantum Dots,获得“2016 China-Canada Analytical Chemistry Conference最佳poster奖”。

(5)王建花,利用三维微流控纸芯片实现基于智能手机的水质定量比色分析,太原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6年。

(6)张玲玲,数字化/可视化的新型分子诊断技术:毒品以及重金属的定量检测,山西省优秀硕士论文,2015年。

Ø 产学研合作

横向项目

(1)横向项目,老年人疾病标志物检测技术与仪器开发,2024.01-2026.12,负责人:孟雪娟。

(2)专利转化,基于石墨烯GH位移和光热效应的溶液检测装置及方法(ZL 202110061699.2),北京茂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23.9.1-2026.9.1,负责人:高晓光。

(3)横向项目,基于智能手机微孔板分析仪实现食品中大肠杆菌超灵敏快速检测,2021.04-2022.04,负责人:李晓春。

(4)专利转化,高通量三维微流控纸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ZL 201510377398.5),镇江菲沙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晓春。

企业项目治谈及项目路演活动

(1)2023年10月12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李晓春教授团队研发的《“芯光1代”生化分析仪》和《智能生化分析仪》入选“第二届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大会”并进行现场展示。

(3)2023年6月15日,智汇苏高新狮山商务创新区创新创业大赛在成都举办,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研发的“智能化疾病标志物检测系统”入选此次大赛路演名单,李海琴博士作为项目代表,进行了路演汇报。

(4)2023年5月31日,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太原市人民政府、中国技术交易所共同组织开展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的首场路演活动在太原举行。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研发的“芯光1代”生化分析仪入选此次科技成果路演名单,该项目的负责人为李晓春教授,青年教师张玲玲博士作为项目代表,进行了路演汇报。

(5)2021年10月,团队的“AI智能掌超设备及辅助诊断系统”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与命题企业小白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掌上检测技术达成合作。同年,团队研发的“芯光一代”生化分析仪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与树兰医疗总裁郑杰先生进行项目洽谈,促进了深层次产学研融合、产教融合。

(6)2021年3月团队与山西白求恩医院共同申请获批“医疗器械智能精准检测研究省级重点培育实验室”。

(7)团队与山西省公安厅科技处建立了科研创新实验室,团队带头人李晓春教授作为山西省毒品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带领团队在山西省公安厅重点监控的污水站、以及山西省毒品实验室的检测现场进行多次调研,并与合作单位的相关成员进行多次的研讨,与公安厅共同申报科技项目研发面向现场的毒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解决公安系统在污水毒品检测中遇到的科学与技术难题。

(8)“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团队研发的“食品安全速测仪”相关技术在六味斋实业有限公司得到了转化。2020年10月,太原理工大学六味斋食品研究院成立,团队带头人李晓春教授担任执行副院长、理事兼秘书长,负责食品安全技术的保障与升级,为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Ø 文化建设

(1)2023年5月23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医精准检测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太原理工大学食品研究院,参观了六味斋工业园区。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六味斋的企业精神,学习他们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教学科研工作中,以更强的履职意识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2023年12月26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医精准检测党支部全体党员在支部书记李晓春教授的带领下参观校史馆。校史馆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党员爱校情怀和荣校热情,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继续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立足学校的百廿历史新起点,以“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3)2023年5月21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孟雪娟副教授、李海琴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王春鑫参加2023太原马拉松活动。

(4)2021年6月19日,生物医学精准检测与仪器研究所组织师生团建活动,这次活动富了大家的科研生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一起共享夏日的美好时光。


Ø 在读博士和研究生数量

在读博士生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1名

Ø 重要的仪器设备及实验室

研究所具备供生化检测使用的大型和常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到了800多万。主要有原子力显微镜(布鲁克)、光刻机、生物芯片点样分析系统、磁控溅射镀膜仪、反应离子刻蚀机、等离子清洗机、NOVASCAN紫外臭氧清洗机、超微弱化学生物发光分析仪、荧光光谱仪、酶标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显微镜、便携式拉曼光谱仪、信号发生器、Intan 512通道电生理信号记录控制器、数字源表、LCR数字电桥、示波器、ASTVCAoptimas接触角仪、10万级洁净度生物安全柜、Etelux手套箱、半导体激光器、纳秒脉冲激光器、氨氖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 锁相放大器(Stanford Research Systems, SR865)、光学显微镜、平衡探测器(Thorlabs, PDB210A/M)、线阵CCD(Thorlabs, LC100)、激光阵列加工仪、ThermoFisherUV-TOC/UF超纯水仪、电化学工作站、 3D打印机、数控顶置式电子搅拌器、凝胶电泳仪等。

实验室包括常规生化检测实验室、微纳加工超净实验室、生物光电检测实验室、细胞实验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