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

4月聚焦:人工智能学院推进全体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

时间:2025年04月30日     浏览:      点赞:      来源:人工智能学院党委      作者:人工智能学院党委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最新部署要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人工智能学院于2025年4月19日和20日组织学院教职工线上(腾讯会议)形式同步收看学校组织的2025 年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线上培训课程。4月22日通过召开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围绕会议培训学习内容《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升思政引领力暨师德建设水平》《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促进“大先生”“四有”好老师竞相涌现》《高质量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创新》《教育强国建设下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的法治解读》《守正创新——数智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等展开学习研讨,强调学术不端处理、作风问题排查等工作。

2025年4月,学院组织以各系、研究所、党支部为单位,积极展开关于教师思政及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

4月22日,生物医学工程系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专题讨论,聚焦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学科发展结合点,通过“深化思政与师德建设的学科融合”,在课程中强化伦理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通过“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支持体系”建立“创新工坊”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同步开展红色基地实践考察,增强家国情怀。在科研团队中设置党员先锋岗,强化“科研攻关+思政引领”双轮驱动模式。“探索数字化赋能路径”依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建设“智慧思政”数字平台:整合手术机器人操作、医学影像分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模块;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增设“云端学术沙龙”,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开展科技伦理讲座。设立季度“师德微论坛”,结合基因编辑伦理、医疗数据隐私等学科热点展开研讨。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推行“党员责任区”,将安全规范执行与师德表现挂钩。

生医精准检测研究所在4月8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李晓春带领大家逐条学习了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并强调大家在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学术不端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要求,切实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环境和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4月25日,生医精准检测研究所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关于《2025年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学习交流,结合此次线上培训会议,深入讨论了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在4月22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实施细则》专题学习活动。大家一起解读了《细则》的核心内容,重点围绕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调查程序、处理措施及申诉机制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学习讨论。一致认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全体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决杜绝学术不端、收受礼品礼金、有偿补课等违规行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始终绷紧纪律之弦,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规范自身言行,维护教师职业的纯洁性与公信力。

信息与数据工程党支部以“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为主题,在参加“2025年度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的基础上,于4月24日组织开展“立德树人守初心,铸魂育人担使命”专题学习活动,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高尚师德”、“恪守八项规定精神筑牢师德底线”、“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师德情怀”三大核心内容进一步对培训内容开展交流研讨。研讨会上,教师们围绕“传统文化与师德建设的现代融合”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诚信”、“敬业”等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与日常管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教师,既要传承文化精髓,更要创新育人方式,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数据科学党支部于4月27日下午在党员活动室组织了专题研讨。与会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围绕"智能时代师德建设新内涵""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支部委员周稻祥在发言中表示:"凌教授报告中提到的'师德建设数字画像'评价体系对我们很有启发,可以探索建立基于教学行为数据的师德评价模型。"支部书记吴永飞在总结时强调,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既要坚守育人初心,又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打造具有数字特色的师德建设品牌。

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全院教师进一步明确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切实增强广大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着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初审:刘晶

复审:李昱霞

终审:吕晓勇


手机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观看